很多人都不了解朱高炽,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驾崩于北征凯旋途中的榆木川,八月二十五日,朱高炽获悉了朱棣驾崩的消息,九月七日,朱高炽继位,改明年为洪熙元年。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于皇宫中的钦安殿猝然驾崩,此时距离朱高炽继位只有不到九个月。
关于朱高炽猝然驾崩的原因,《明史》、《明仁宗实录》等史料中都是讳莫如深,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根据史料中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提出了朱高炽死于纵欲、雷击、中毒、心脏病等几种不同的说法。由于这几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朱高炽猝然驾崩的原因就成了一个历史谜案。
虽然朱高炽的死因成了一个历史谜案,但在历史上对他却有着极高的评价,朱瞻基继位后给他上的庙号是仁宗,意为“仁孝而天下归心”,清修《明史》中也给予了他“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和“与文、景比隆”的评价。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明史》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只当了不到九个月皇帝的朱高炽,在历史上为何会有着极高的评价?
通过相关史料的记载,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四。
一、负责编纂史料的文官集团必定会给朱高炽一个极高的评价
从永乐二年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开始至永乐十四年朱高煦就藩为止,文官集团为了帮助朱高炽挫败朱高煦争夺太子之位的企图,在先后发生的解缙案、耿通案、迎驾案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解缙、耿通等支持朱高炽的朝臣和十多位太子属官被杀,杨荣、杨士奇等文官集团的骨干力量大多都被关进监狱。
在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后,如果朱高炽被描述成为一个平庸的皇帝,文官集团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无论朱高炽如何,负责编纂史料的文官集团必定会给朱高炽一个极高的评价。
二、武将对朱高炽很满意
继位的半个月内,朱高炽先后任命武安侯郑亨为大同镇守总兵官、襄城伯李隆为山海关镇守总兵官、武进伯朱荣为辽东镇守总兵官、都督佥事谭广为宣府镇守总兵官、都督同知梁铭为宁夏镇守总兵官,通过朱高炽给予镇守总兵官常驻各镇、负责卫所士卒的操练、统一指挥附近各卫所士卒守备边防等权力的情况来看,朱高炽是想以镇守总兵官取代藩王成为新的边防核心。
命武安侯郑亨等四人俱充总兵官,亨镇守大同;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谭广为本府左都督,命镇守宣府。命后军都督府同知梁铭镇守宁夏。——《明仁宗实录》
如此一来,武将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武将来说无疑是个大大的惊喜,所以,他们对朱高炽很是满意。
三、文官集团对朱高炽很满意
朱高炽继位后,为了对文官集团投桃报李,不仅恢复了永乐时期废除的三公、三孤头衔,还通过内阁辅臣兼任六部尚书的方式提高了内阁辅臣的品级。
这可以被看作是明代文官集团权力开始增加的标志性事件,因为内阁辅臣通过兼任六部尚书、加封三公和三孤头衔的方式就能将品级提升到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
随着内阁辅臣品级的提升,文官集团就能以内阁为中枢不断增加自己的权力,所以,文官集团同样也会对朱高炽很满意。
四、百姓对朱高炽很满意
朱高炽继位后立即下令停止按计划即将开始的下西洋活动,并且在随后又相继下令停止采办、对鞑靼等部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此外,朱高炽还宣布准备“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
盖京师者四方之本,世云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所都。我太祖高皇帝定鼎于此三十余年,宗社奠安,生民无事,且皇祖陵寝所在,宜命皇子之贤者率重兵以镇之,外以杜觊觎之心,内以壮两京之势。他日回銮,亦可以省东南转输劳费。——《明仁宗实录》
随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下西洋、采办等活动的停止,百姓的负担大大降低,并且朱高炽还同时颁布了许多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的抚民重农措施,所以,百姓对朱高炽同样也很满意。
综上所述,有了负责编纂史料的文官集团必定会给朱高炽一个极高评价的前提,再加上武将、文官集团、百姓、士绅都对朱高炽很满意,朱高炽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会低,所以,只当了不到九个月皇帝的朱高炽必然会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256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